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中医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69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12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6910
  • 国内刊号:41-11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医研究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
  • 心怡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8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系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2007-03-2009-02,笔者采用心怡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8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锐强;张新友;王子龙 刊期: 2010- 01

  • 十全大补汤加味膏调治亚健康状态47例

    目的:评价十全大补汤加味膏干预亚健康的有效性.方法:2008-11-2009-03,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诊断与调查问卷,选取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调养服务中心进行诊疗调养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50例患者给予十全大补汤加味膏,治疗3个月后进行前后对比.结果:观察对象用药后的亚健康得分低于用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沈佩莉;葛惠男;徐勇 刊期: 2010- 01

  •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伴随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病率为20%~50%.抑郁症可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并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1].2001-03-2009-06,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邵勇;左彬 刊期: 2010- 01

  • 复方枣仁安神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5例

    肠易激综合征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抑郁、焦虑、恐惧可明显影响胃肠的运动,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时往往病情加重.2006-03-2009-03,笔者采用自制复方枣仁安神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5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田晓培;杨明 刊期: 2010- 01

  • 五黄洗剂治疗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41例

    长春瑞滨是近几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疗效独特,治疗肺癌和晚期乳腺癌有效率占33%~65%[1].随着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发现该药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性和损伤性.据观察,约有30%的患者注射该药后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红肿,沿血管走向成红色条索状改变,血管变硬等静脉炎表现.2005-04-2009-02,笔者采用五黄洗剂浸泡法治疗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4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翟东红 刊期: 2010- 01

  • 补脑膏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我国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其62%.目前,国内外对VD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研发有效治疗VD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切实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组织供血,保证其对氧代谢的需求,是治疗VD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应从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抗自由基损伤、抗钙超载、抗炎和抗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

    作者:李妍怡;刘志军;杨瑞龙;杨涛;胡敏棣 刊期: 2010- 01

  • 通经健脑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视物昏花,甚者突然晕倒、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寻求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2006-01-2009-01,笔者采用通经健脑手法治疗推动脉颈-椎病108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世卿;严晓慧 刊期: 2010- 01

  • 中医舌诊、辨证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及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7例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的中医辨证、舌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辨证分型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率为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舌质以淡舌及暗红舌居多,舌苔以薄黄苔居多,黄腻苔少.其中以暗红......

    作者:刘兴山;郝筱倩;杨斌 刊期: 2010- 01

  • 中医药发展的盛世时代——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我已是古稀之年老人,行医已50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已13岁,见证了旧中国的国破家贫,人民贫病交加的时代.当时全国没有一所医院设中医科,全国中医均为个体小诊所,其使用药为汤、膏、丸、丹、散几个剂型,全国只有广州一所很小的中医药学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特别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事业取得全面大的发展,是一个兴盛发展时期,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发挥了重......

    作者:邱保国 刊期: 2010- 01

  • 阴虚证配伍苦寒药探析

    前世医家论及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时,多认为其性苦燥,有伤阴化燥之弊,对其在阴虚证中能否使用,颇多争议,我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在此略陈管见.......

    作者:王玉杰 刊期: 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