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中医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69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12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医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6910
- 国内刊号:41-112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白血病10例
白血病,属中医“血证”、“虚劳”的范畴,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疑难病。近年来,笔者以补脾肾活血法为治疗原则,临床治疗白血病1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海涛;葛雷均;许世瑞 刊期: 2002- 02
-
甘麦大枣汤临证治验
甘麦大枣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脏躁的要方,笔者在临床上以甘润滋养为治疗原则,临证加减应用广泛,收效甚佳。现举数例报告如下:……......
作者:边灵 刊期: 2002- 02
-
从虚论治面瘫93例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因其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又称“口眼歪斜”。其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脉,致使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近几年来,以温阳祛邪为主,针药并用治疗面瘫9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联群 刊期: 2002- 02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作者辩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以下简称补遗)本为元代李东垣著,时至清代,王晋三将该书与李士材《雷公炮制药性解》合订,《补遗》下仍署名为“元·李东垣撰”。然近代又有持否定态度者,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各家学说》连续两版在李杲书目下都未列此书。拙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见解。谬误之处,诚请同道纠正。……......
作者:冯保华;周洁 刊期: 2002- 02
-
浅析《金匮要略》的辨证特点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全书以整体观念的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整体功能失常,即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结合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并贯穿全书,其辨证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并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胡克强;陈明 刊期: 2002- 02
-
论《伤寒论》中用药先后与分步施治
《伤寒论》中多处条文中使用“先”“先与”,“后”“不差与”等词,指出疾病治疗过程中用药有先后。体现了仲景治疗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同病时采用不同的施治顺序,抓住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规律,渐次用药的分步治疗的学术思想。……......
作者:王肃 刊期: 2002- 02
-
仲景治呕八法辨析
呕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症,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仲师从六淫着眼,辨证入手,详加论述,至今仍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八个方面对仲景治呕之法辨析如下:……......
作者:曹远礼 刊期: 2002- 02
-
简析《伤寒论》论治咳嗽
咳嗽是一个症状,传统认为咳是有声无物,嗽为有物无声,但《伤寒论》不分咳与嗽,概写作“咳”或“欬”。在本论398条中,论及咳嗽的条文计10条13次,涉及到多种病因和多个脏腑。现分述如下。……......
作者:尚学瑞;赵世运 刊期: 2002- 02
-
量级价值概念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辨证的过程,是根据症状(包括程度,范围、时间等)、脉象(包括频率、强度、快慢等)排例组合,结合体、质、全面分析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医的症状描述,直观简朴,并具有模糊性,不可能对临床资料都用精确数字来描述,而只能用量级方法,把它们分成几个等级,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来判断其不同的价值,量级是对症状或体征不同的病理反应程度而进行大致分级,而价值则是不同的病理量级,对辨证方法药……......
作者:丰卫萍 刊期: 2002- 02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以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征。属中医的“口疮”、“口疡”等范畴,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远期疗效不够理想,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并向多元化发展。现将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刘金凤;张康美;孔凡平 刊期: 2002- 02
动态资讯
- 1 刘佃温教授运用溃结一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 2 补阳还五汤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30例
- 3 中医舌诊、辨证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 4 心理量表在中医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5 脂降宁片治疗高脂血症60例
- 6 益肾生精胶囊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致大鼠生殖功能损害的影响
- 7 丹芎蠲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8例
- 8 小儿健脾散中黄芪甲苷、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索
- 9 周慎教授临证学术思想探析
- 10 浅谈三叉神经痛的分型论治
- 11 小柴胡汤加减辨治耳鼻喉科疾病临证心得
- 12 重用生石膏为主治疗急性热病
- 13 达原饮加减治疗尿毒症呕吐1则
- 14 连花丽芩降糖汤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48例
- 15 论针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
- 16 翁沥通胶囊联合五子衍宗丸和维生素C片治疗精液液化不良性不育症肾虚湿热型120例
- 17 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
- 18 简论内伤发热证治
-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2例
- 20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