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中医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69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12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医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6910
- 国内刊号:41-112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哮证防治四法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扰于肺,遇感诱发,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危害较重,笔者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总结出防治哮喘发作的四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作者:郭保全;石长珍 刊期: 2002- 01
-
自拟清化软肝汤辨证治疗肝硬化
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膨胀”、“胁痛”、“症积”、“血症”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多由湿热毒邪侵害肝脏,久而日益胶固,导致机体气血水液代谢受阻而形成。历代医家对本症的论治方药有很多记载,如《金匮要略》鳖甲煎丸、《六科谁绳》三因肥气丸、《万病回春》分消丸、《景岳全书》舟车丸、《付青主女……......
作者:王尚金 刊期: 2002- 01
-
辩证运用吴茱萸汤临床举隅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中,论本方证治有3条,阳明篇用治“食谷欲呕”,少阴篇用治“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厥阴篇用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篇》用本方有2条,一治“呕而胸满者”,一治与《伤寒论·厥阴篇》同。以上各条证候,虽表现不同,但病机相同,都……......
作者:张桂玲 刊期: 2002- 01
-
海金沙掺沙的鉴别
海金沙系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质轻,手捻有光滑感,气微,味淡。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疗效,主要用于热淋、沙淋、血……......
作者:晁志尧;邵军 刊期: 2002- 01
-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益气养血相融之剂。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养肝、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以宁心志,木香理气醒脾,主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症,临床中,凡见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之象,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作者:姜霞;王海燕 刊期: 2002- 01
-
茵陈蒿煎煮方法之我见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e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nisaCapin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菌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在其煎煮方法上,目前临床多采取先煎、多煎或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笔者与此有不同看法,谨抒己见。……......
作者:毛威;杜春燕 刊期: 2002- 01
-
黄柏“滋阴”刍议
黄柏为芸香料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和黄皮树(川黄柏)P.Chinese.schneid除去栓皮的树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谓“气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凌……......
作者:傅雪萍;吴炳章 刊期: 2002- 01
-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本篇根据《内经》“标本逆从论”,较详细地论述了仲圣具体模范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原则,并对此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认为《伤寒论》仍以标本概括疾病对立的双方,辨证上以病机为本、症状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阳为本、阴为标;病为本、工为标等几个方面。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求其本,标本轻重分缓急,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或正治或反治;药量调整,药味加减,以药病相应为原则,对后世临床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作者:张跃华 刊期: 2002- 01
-
直肠给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直肠给药是把祖国医学传统的导药法与现代医学的灌肠法相结合的给药方法。它是将制剂注入直肠或乙状结肠内,药物经肠壁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临床常用方法有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直肠点滴、直肠透析及中药栓剂或原药塞肛等。常用剂型有栓剂、明胶胶囊、保留灌肠液、微型灌肠液和泡沫剂等。因该给药方法与口服比较有吸收快、避免了肝脏的首……......
作者:马莉;唐建元 刊期: 2002- 01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PV)是一种骨髓干细胞异常导致的红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则性骨髓纤维化同属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属少见病,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面红如醉酒状,头痛、眩晕、耳鸣,皮下出血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甚者可出现精神改变或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意外,肝脾肿大,还可有全身瘙痒,血压升高等症状。后期常伴发骨髓……......
作者:孙金芳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
- 2 中药治疗返流性食道炎致咽异感症38例
- 3 膏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要点分析
- 4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100例
- 5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探讨
- 6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68例
- 7 活血定眩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 8 多途径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2例
- 9 补肾纳气平喘膏治疗儿童缓解期支气管哮喘37例
- 10 活血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7例
- 11 高血压病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 12 试论中医施治的佳度及其把握
- 13 中医药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认识与治疗研究
- 14 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抗氧化和保肝作用研究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36例
- 16 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
- 17 蠲痹强脊方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
- 18 高脂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E选择素的影响
- 19 经方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
- 20 对黄疸中医研究现状的思考--关于建立中医肝病疾病史的设想